帷幄 CEO 叶生晅混沌演讲:硅谷眼中的 AGI,中国企业的漫长征程
上周,混沌学园 2023「一」思维创新嘉年华,请来了「半个 AI 圈」。「Whale 帷幄」创始人 & CEO 叶生晅(Jerry)受邀演讲,与参会嘉宾及观众畅谈 AGI 应用前景。
多年来,帷幄始终追求技术与品牌营销场景的「双向奔赴」,立足中国,服务上千家全球标杆品牌数字化营销运营。同时,帷幄积极出海,以全球化视野引领未来 MarTech 潮流。
本文截取了 Jerry 演讲中的部分精华,带你了解:
营销人常说的「人、货、场」背后,有两件事尤为关键;
硅谷企业和投资人眼中,AGI 方向在哪里;
中国企业在大模型方面的差距,另有原因,问题背后是巨大的机遇;
很多品牌已经用 AGI 创新出令人惊叹的营销玩法,但也不必焦虑,学会与时间做朋友更重要。
很多品牌都认为数字化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乃至唯一原因。那么把数字化拆分为「人、货、场」,有哪些关键词呢?
人
关于用户,我们需要把握的关键词是:Engagement,也就是用户参与。这个词进一步拆解,就是 Acquisition 和 Retention——客户的获取和存留。相关的技术平台也就是 CDP(Customer Data Platform)。
在 CDP 系统中,我们存储大量用户标签。一些品牌拥有多达 2000 多个标签,来细分用户。
场
场的底层关键词是 Standardization,也就是标准化。例如很多知名咖啡茶饮品牌,其所有门店的体验都完全一致,这就是标准化。
线下场域标准化的平台,叫SDP(Space Data Platform)。
货
关于货,我们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词是「内容」。
为什么?因为我们在购物的时候,其实是先消费内容,再消费货。
例如我们先看了抖音的视频,然后才会购买对应商品。货和内容之间,是一个承接关系。
从营销内容生产到分发的整个流程,效率至关重要。承载这一功能的平台,叫 DAM(Digital Asset Management)。
以上平台就组成了品牌的数字化体系。而数字化体系,最终落脚在两件事上:
一是可执行洞察(Actionable Insights),让数据实现可视化分级和商业化洞察。
二是运营自动化(Operational Automation),让很多运营执行系统更加自动化,降本增效。
从客户的角度来看,所有的营销和销售工作,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:定义客户旅程,并提升转化率。
以咖啡茶饮品牌为例,很多客户旅程从小红书开始,然后在抖音直播间发放优惠券,客户到达门店后,获得良好体验,同时看到广告牌上的新品并购买,此后该客户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的消费体验。
当这一系列用户旅程被定义后,品牌就可以对应收集数据,制定策略,提升每一环节的转化率。
基于用户旅程,帷幄总结了 J 型全渠道体验流程,来帮助品牌打造更有价值的数字化体系。
这个模型展现了大多数营销的标准范式:从直播开始引流,之后转入用户线下体验,完成体验后进入私域做转化和留存。这对应了帷幄三个核心产品:
「帷幄数智空间 Whale SpaceSight」,应用于数字化线下门店运营;
「帷幄内容营销中心 Whale Harbor」,应用于数字化内容营销;
「帷幄开播 Whale Cast」,应用于数字化直播间运营。
今年 3 月,与很多硅谷企业、投资人聊过后,我发现主要投资方向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:
1. 最底层是大模型。当然,不局限于语言模型,也可能是图片乃至视频的模型。
2. 再往上是平台层,例如 Graph Engine 等。它们做的事情是将各种大模型与现有的 GUI 或 API 做对接。
3. 再往上是垂直领域的大模型,更加可控和个性化。
4. 最后是应用层。大模型目前最大的两个应用,一是营销,二是游戏。
不过,找到方向以后,要做好哪些事情,就是另一个重要议题了。未来困难和机遇并存。
做大模型,最难的还是数据。
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大模型没有做好?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模型。模型是一个 open knowledge,很快大家就都能掌握。
难点在于获得好的语料,花时间进行训练。
OpenAI 此前用了 5 年时间来标注数据,才做出今天这么高质量的 GPT 模型。而中文本身比英文更难,有更多歧义,也给中文语言模型训练增加了困难度。
此外,中文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营销类水文,质量偏低,也给优质语料的获取雪上加霜。
第二重困难是计算资源。
这一点众所周知,美国在芯片上对中国「卡脖子」。缺芯问题导致模型训练效率差异巨大。
第三个难点是人才。
此前不少人蹲在 OpenAI 门口抢人。不过这种现象现在没有了,因为硅谷人才流动很快,OpenAI 的员工可能半年后就去了 Meta 或谷歌。
换言之,知识在快速实现平衡。你是如何训练模型的,几个月后行业内就都知道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公开模型在逐渐超越 GPT4。
真正的难点是实际去训练一个模型,这一工作很多时候需要精准的直觉,无法完全用理性和语言解释清楚。
训练模型成本巨大,一旦发现问题,就需要及时叫停和调参。如果过了两天后才发现问题,往往就是很大的成本损失。因此真正的稀缺重要的人才,是那些可以一眼感知到模型训练曲线问题并及时叫停修正的人。
至于模型本身,目前开源模型已经很多,非常容易拿到,因此难度反而在数据、计算资源和人才之下。
很多朋友非常焦虑:我会不会赶不上 AI 的大时代?
数字化已走过 10 年左右的历程,但要说完全落地,仍需等待很长一段时间。
AGI 落地也是如此。它不会一蹴而就,在垂直领域的落地,可能要花 5 年、10 年的时间。
为什么说未来每个企业都需要私有化的模型部署?
例如一家车企要撰写文案,其风格一定不同于苹果或泡泡玛特等。不同行业、不同公司都有其独特的营销语言和规范。
做营销和销售,唯一的目的就是多赚钱,所以我们非常看重 GMV。决定 GMV 的两个方面,是内容宽度和内容转化深度。
内容宽度对应无限数量的内容需求,转化深度则对应无限场景的内容需求。
AGI 使得千人千面营销真正得到了技术支持。例如一个品牌拥有 2000 个用户标签,但过去品牌可能只能生产个位数的海报图片;而通过 AGI,却可以对应无限量的用户标签和场景,生产出无限量的营销内容。
这给电商带来了巨大颠覆。
例如过去电商图片生产需要模特和摄影师,一套图的成本往往 500 块到 1000 块,或者更高。而现在通过 AGI 技术,只需要过去 1% 的成本就可以完成,效果足以以假乱真。
再如在汽车行业,销售在经客户同意后,通过语音工牌记录与客户的沟通过程,进而用 AI 转化为客户 CDP 数据。接着就可以凭借这些数据为该客户生成更加个性化的内容。例如该客户喜欢野营,那么在试驾报告中就可以更多体现草地环境;喜欢城市生活,则可以更多体现城市地标。
这一举措可以为试驾报告提升 30%-40% 的 CTR(Click Through Rate)。在汽车销售转化体系中,这个数字非常了不起。
AIGC 的应用想象力非常丰富,例如,我们将帷幄 IP 从 2D 转化为 3D。
AGI 也影响了 C2M 模式。例如珠宝生产,设计师借助 AI 可以为客户生产出无限多种产品方案,客户根据喜好进行挑选,进入工厂生产环节。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品牌发现潜在爆品。
最后,内容生产需要放在整个内容管理流程中,来实现全流程提升。
例如,一个品牌每天需要在各平台分发上万条营销内容。品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内容审核,避免内容违反广告法或出现其它不合规情况。
此外,品牌需要建立完善的标签体系,避免把个性化内容推送给完全不适配的人群。
第三,需要建立内容质量打分体系。不同的内容投放出去后,哪些成为了爆款?通过数据回收,反哺打分体系,优化内容生产。
一些标杆品牌之所以能够用 AI 真正生产高品质内容,正是是因为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去搭建体系,积累以上数据。
而这一体系的搭建,从在线协作内容生产,到企业级内容资产管理,再到内容审核、分发及数据洞察,正是「帷幄内容营销中心 Whale Harbor」所做的事情。
结语
AGI 的落地仍在初期探索阶段,这是一场技术与应用的盛宴。帷幄积极与我们的品牌伙伴探讨更多好的想法和 Idea。未来,我们期待发现更多实际落地方案,带来品牌营销链路的更高效的转化,助力品牌商业增长。